近年來,年紀輕輕猝死的病例頻頻出現,為我們敲響了警鐘。提前進行健康管理才能堵住健康漏洞。專家指出,管理好自身健康并非難事,只需堅持以下幾個方面。
提高防病意識
2018年,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全國336個監測點開展健康素養監測,結果顯示,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7.06%,雖然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較大提升,但仍處于整體較弱水平,比如高血壓知曉率為51.5%,控制率卻僅為16.8%。健康知識的缺乏常導致錯誤的觀念。常見的錯誤觀念往往有兩種表現:一種是毫不關注自身健康,導致出現無法挽回的健康問題;另一種則是過度在意,加重了心理負擔。還有不少人認為,體檢與健康教育是由公司或企業安排的,久而久之會形成將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的錯誤認識。需要糾正的是,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,人人都要學會主動獲取準確、科學的健康知識。
有針對性地進行體檢
健康體檢以健康狀況評價和健康風險篩查為主要目的,可幫助掌握自身健康狀況、早期發現疾病線索及隱患,以便及早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。不同年齡、性別、職業的人群的身體情況各有不同,體檢項目的側重點也不一樣。一般情況下,40歲以下的人主要做一些基礎體檢項目,要注重血壓、血糖、血脂、體重等指標的變化,努力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;40~50歲的人應重視心腦血管病和癌癥的篩查;50歲以上的人的體檢要“加餐”,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更全面、系統的體檢。此外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脂異常、肥胖、呼吸系統疾病及其并發癥也是不容忽視的。
發現疾病信號要早查
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,身體常處于亞健康狀態。一般來說,亞健康人群的身體雖然無明顯疾病,但會因諸多不適影響正常生活。當發現身體經常出現活力下降、身心疲憊感強、睡眠障礙、焦慮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減退、頸肩腰背疼痛等情況時,就要及時調整。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肩頸臂疼痛、突發性的極度疲勞、短期不明原因的消瘦,無運動情況下突然出現冒汗、呼吸短促、暈眩等不適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
每月定個健康目標
很多人都喜歡在年初為自己制定新一年的健康目標,不過由于目標周期長、難度大,再加上很多人意志不夠堅定,因此很容易放棄。不妨換個方法,每個月設定一個容易達到的健康小目標,日積月累,循序漸進,也能幫助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。比如運動方面,一般建議每周運動不少于150分鐘,但對于不愛運動的人來說,可以先從改變久坐的不良習慣開始,如每天走5000步,隔天運動一次等,每次運動時間也可慢慢累積;膳食方面,不愛吃蔬菜的人可以制定每天吃半斤蔬菜的目標,逐步加量,慢慢達到均衡飲食的目標。
找個“健康合伙人”
近些年,“結伴保健”的理念很受大眾歡迎,這是因為群體中的個體會互相影響。研究發現,結伴減肥可對減肥者起到督促作用,產生對比減肥效果,激發減肥者的好勝心,使減肥更容易堅持,因此結伴減肥者效果遠超過單獨減肥者。建議大家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努力,家人、鄰居或朋友、同事都是不錯的“健康合伙人”。
(受訪專家: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韓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