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冠狀動脈造影”即“冠脈造影”,是診斷冠心病的一種常用、有效的方法,作為一種安全可靠的有創診斷技術,它被稱為診斷冠心病的“金標準”。該診斷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,經過漫長的發展,如今這項技術已經進一步完善并得以廣泛應用。在西方國家,如美國的冠脈造影居所有手術量第一位,手術平均死亡率低于0.1%。
你所不了解的“冠狀動脈造影”
了解“冠狀動脈造影”
釋義:冠狀動脈造影是利用血管造影機,通過特制定型的心導管經皮穿刺入下肢股動脈,沿降主動脈逆行至升主動脈根部,然后探尋左或右冠狀動脈口插入,注入造影劑,使冠狀動脈顯影。
目的:將整個左或右冠狀動脈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顯示出來,幫助醫生對病變部位、范圍、嚴重程度、血管壁的情況等作出明確診斷,制定治療方案或判斷療效
狀動脈造影檢查過程剖析
人體的冠狀動脈走行在心臟表面,環繞心臟分布,立體形態呈樹狀,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分支,但個體差異大,行走方向各異。正常冠狀動脈主要有兩大分支,即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,走不通的冠脈會呈現不同的解剖形態,以下是手術主要過程:
造影檢查的適應證
冠狀動脈造影術的主要作用是評價冠狀動脈血管的走行、數量和畸形等,在此基礎上,再根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范圍進行介入治療,另外也可以評價冠狀動脈搭橋術、介入治療后的效果及預后。定治療方案或判斷療效
以“診斷”為目的
- 不明原因的胸痛,疑似冠心病。
- 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。
- 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。
- 介入治療或移植術后復發心絞痛。
- 先天性心臟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術前,年齡>50歲。
- 疑似冠心病的高危職業人群,如:飛行員、司機、消防隊員等。
以“治療”為目的
- 穩定型心絞痛或陳舊心肌梗死。
- 內科治療無效的不穩定型心絞痛,高危的不穩定型心絞痛。
- 發作6小時以內的急性心肌梗死,發病6小時以上持續性胸痛者。
- 無癥狀性冠心病。
- 冠狀動脈中度以上狹窄或存在不穩定斑塊。
- 原發性心臟驟停復蘇成功等高危人群。
- 移植或介入治療術后,心絞痛復發。